
(1)现象:油漆涂刷后,超过规定时间漆膜仍未干燥,称为慢千。如漆膜已形成,但仍有黏手现象,称为回黏。它使漆膜表面容易碰坏或沾污,使工期延长。严重者需返工。
(2)原因
①基层表面不洁,有油污、蜡质、碱或盐等,或不干性树脂等未清除或封闭。
②油漆过稠,涂膜太厚,致使氧化作用只局限于表面,漆膜内部聚合缓慢。
③前遍漆未干透,又刷第二遍漆。
④在雨露、潮湿、黑暗、烈日曝晒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施工。
⑤催干剂使用不当,品种不符,数量过多或不足。涂料贮存过久,催于剂被颜料吸收而失效。
⑥漆料中含有半干性或不干性油,或采用了挥发性很差的稀释剂,如石油、煤油等。清漆熬煮时间不够或硬树脂局部受热分解,都会影响膜的。
⑦料贮存过久或封不良,溶剂已挥发而胶化,这种涂料虽加人稀释剂后能够进行涂饰,但膜不易干燥或易回黏。
水混砂浆等基层未完全干即行油,造成漆膜长期不干。
(3)防治方法
①选用合格涂料,不使用过久、密封不良的涂料。对于性能不够了解的料,要先试验或做样板,合格后再使用。
②选用当的催剂。铅催干剂可使漆膜表面和内层同时干。结催干剂干能力、可使速。将铅、几种催干剂配合使用,效果较好。
③基层处理必须符合要求,含水率及表面清洁度要按规定控制。基层有蜡、油、盐分时对于钢制品可用溶剂擦洗,松柏类木质可涂一层漆片隔离。在旧油漆基层上油漆时,清洗后可涂刷一遍血料水。
④施工环境不得有酸、碱、盐雾或其他化学气体,不在雨雾、潮湿、黑暗、烈日曝晒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施工。要保持空气流通。
⑤油漆稠度要调配适当。宁可多涂刷几,不要急于求成,次涂得太厚。
⑥般建筑用漆的干燥时间不能少于24h。判断干燥程度的方法是:用指甲划底漆,划痕呈白色时,表示漆膜已干燥。醇酸树脂可在底漆尚未完全干透前涂刷,不会影响漆膜的于性,但会减少面漆的光泽。
⑦膜有轻微慢干或发黏时,可加强通风,适当提高温度,加强保护,再观察数日,如确实不能干燥结膜,再做处理。慢干、回黏严重的要用强溶剂洗掉刮浄,重新涂刷。
